近年来,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决策部署,制定实施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中外社会物流成本的差异与差距在哪?制约我国物流成本降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有什么好办法? 一、我国物流成本和绩效总体发展水平 物流成本是特定主体用于物流活动的总支出。从广义上说,既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看得见“的支出,也包括货物损耗、时间及资金占用等“看不见”的支出。通过对比中美两大经济体相关数据,可把握我国物流成本与绩效总体发展水平。 1.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横向对比偏高,但正进入下降通道。 物流总费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物流活动的支出总和。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也可以理解为单位GDP承担的物流费用,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水平,被较为广泛地用于国际比较。2016年,我国物流总费用11.1万亿元,占GDP比重14.9%;同年美国物流总费用1.4万亿美元,占GDP比重7.5%,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明显高于美国。 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与经济结构和物流绩效水平密切相关。以美国为例,1981—1990年,第三产业占比从63%上升到78%,同时准时制物流(JIT logistics)普及、公路运输资源整合也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从1981年的16.2%下降为1990年的11.4%。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的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逐步均衡,物流供需匹配关系相对稳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保持在7%—10%。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宏观物流成本高位运行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从2003年至2013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一直维持在20%左右的高位。随着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和交通运输效率提升,2014年以来,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开始呈现下降的态势,与美国80年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相似。未来,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物流发展提质增效,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将继续下降。 2.物流“静止”环节费用相对较高。 物流总费用由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构成,三者比重主要反映物流链不同环节的成本开支比例。运输费用发生在“动态”环节,最能体现物流活动的效率;保管费用由利息、仓储、保险、货物损耗、信息等费用构成;管理费用由管理人员报酬、办公费用、教育培训、劳动保险等涉及物流活动的费用构成。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保管和管理费用占比分别为53.9%、33.1%和13.0%,呈现“三二一”结构。同年,美国的运输、保管和管理费用占比分别为66.4%、30.4%和3.2%。与美国相比,我国物流总费用结构中,保管、管理等货物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费用占比偏高,而运输费用占比明显偏低。 从美国物流总费用结构变化趋势看,1981年以来,运输费用比重逐步攀升,1993年以后一直保持在60%以上,2016年达到66.4%;保管费用则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稳定在35%以下;管理费用一直保持在4%左右的低位。总体来看,由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组成的“静止”环节费用得到了有效压缩,货物流通效率大大提升。 90年代以来,我国运输、保管费用比重分别在50%和30%左右波动;管理费用占比从1991年至2009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态势,2010年至2016年间一直保持在13%左右。当前,我国物流成本中运输费用占比相对较低,保管和管理费用则明显高于美国,反映了经济活动中库存高企、流通不畅、管理不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