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年,我省共筹措中央和地方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3.6亿元,核准拆改船舶1088艘、78万总吨,吸引企业和社会投资30余亿元用于船舶更新换代,进一步优化了水运结构,促进了企业集约化经营,全省拥有10万、5万、1万载重吨以上运力规模企业分别达到7家、23家、110家,分别较“十一五”期末增长了40%、48%、57%。华中航运集团充分整合市场、网络、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资源,全力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努力充当起整合运营商的角色;宜昌港务集团积极拓展港口物流和开展企业转型,在促进长江多式联运和物流发展中形成了独特优势;武汉抚州航运公司成为第一家通过水路运输甲醇的企业,第一家进入川江水上运输的企业;黄冈楚江航运公司运贸和港口运输一体化等特色服务项目,有力促进了企业提档升级。全球排名前16位的航运企业,有14家在我省设有办事处和分支机构,马士基、地中海等全球领先的航运企业先后入驻武汉。
提升水路交通信息化服务水平
目前武汉、宜昌等地集装箱码头已实行集装箱电子化管理并与海关联网,输入箱号即可查到集装箱所在位置,箱内货物名称、货主、流向等信息,可以实行电子通关。全省运政港政管理系统得到推广应用,向社会公众以及水路航运经营者和从业者提供投诉、行业信息发布、违章情况发布、企业资质验证等功能,实现危险货物网上申报全覆盖。
全省港口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180万TEU, 2013年全省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5万TEU,同比增长11%。宜昌云池集装箱码头已经进入试运行期,与之对接的紫云铁路也在紧张建设,荆州煤炭铁路专用线、基地及港口码头部分工程可行性研究均已启动,武汉新港江北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武汉铁路局9条铁路专用线与港口对接,近年来该局管内主要港口通过铁路运输的货运量均在1000万吨左右,约占港口吞吐量的5%。此外,武汉商品车滚装码头年通过能力已达到50万辆,开辟了重庆、芜湖、南京、上海等城市间的多条航线,通过江海联运、水路联运及大型汽车中转库转运,形成覆盖全国的商品汽车水陆运输网络。